6月15日,由开云(中国)官方网站登录界面日语系主办,“一个亚洲财团”赞助的“从文学・文化的传统与共有展望亚洲命运共同体”系列讲座第十三讲顺利进行。第十三讲邀请了山东师范大学开云(中国)官方网站登录界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光贞教授做主讲。题为“文学与记录:《武装的街巷》与《台儿庄》解读”。
本次讲座中,李光贞教授介绍了日本反战文学《武装的街巷》和战争题材小说《台儿庄》。《武装的街巷》是日本无产阶级作家黑岛传治以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为历史背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加以文学化处理创作的小说,发表于1930年,发行当天就遭到日本当局禁止,遭禁的原因是小说中表现出深刻的无产阶级思想,直到黑岛传治去世10年后的1953年才重见天日。其实,1953年由日本青木出版社出版的版本中仍有少部分日本当局认为的敏感内容被删掉,直至1970年《黑岛传治全集》全三卷(筑摩书房)出版后,读者才得以见到《武装的街巷》的全貌。而该小说的中译本由李光贞教授翻译,于2015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讲座中,李光贞教授介绍道小说第一部分以济南福隆火柴公司为舞台,以日本侨民“干太郎”为中心人物,讲述火柴公司里日本经营者对中国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而在第二部分以日军下级士兵“高取”为中心人物, 描述被派驻到济南的日本军队中的红色思潮。随后结合翻译实践,对小说文本做了解读,指出小说以严谨的现实主义态度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以及战争对中日两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并高度评价了该小说的文学性。
小说《台儿庄》由日本作家栋田博以自己1938年参加台儿庄战役的亲身经历写成,发行当天即遭到禁止,后被解禁出版。遭禁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小说中描写了日军的战败,违反了当时日本军部的“战时宣传六规定”。李光贞教授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致解读,指出小说既有对战争场面的真实描写,详细记录了战役的时间、地点、战况、人员伤亡;也客观描述了战时中国村落的状况和中国百姓在战争中的困境;同时还描写了日本士兵的参战体验,包括与同乡的死别、个人的感受;还有参战各国战争力量的分布和当时国内外形势的体现。小说不仅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同时客观地还原了台儿庄战役的历史场景和事实,对我们重新认识那个年代,也有深刻的历史学意义。